FEI PHOTOGRAPHY, AS A WITNESS OF LOVE TO THE ULTIMATE PERFECT MOMENT! PHOTO CATCHES EAGLE TRYING TO SNATCH LITTLE BOY DURING BIRD SHOW AT AUSTRALIA PARK

牛奶有营养 但是这7种千万别给宝宝喝

发布时间:2016-01-20 04:01 阅读量:53553 返回列表

牛奶有营养地球人都知道,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可以给宝宝喝,这7种妈妈就一定要谨慎:

1、新鲜牛奶不适宜1岁以内小宝宝喝

 

牛奶和母乳中的蛋白质主要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,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为60:40,乳清蛋白占多数,所以宝宝容易消化吸收;而牛奶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为20:80,多数是酪蛋白,酪蛋白进入孩子的胃中会形成较大的乳凝块,孩子很难消化和吸收;而配方奶粉是以牛奶为原料通过增加或减少各种营养素,以更接近母乳以满足宝宝身体发育需求。

 

2、用微波炉长时间加热的奶不要喝

 

经常听到新妈说自己的宝宝喝奶总是喝不完,150ml的牛奶还要分几次喝。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妈妈们不知道这剩下的冷牛奶是能给宝宝喝,还是不能喝?如果还能喝,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再喝又行不行?

 

其实,微波炉加热原理很简单,利用微波引发牛奶内部水分子的剧烈震荡,水分子间因为震荡而彼此摩擦产生高温高热,使牛奶升温。就其加热原理来讲,不会对营养物质产生很大的变化,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热时间不能过长。例如,饮用250ml的牛奶加热1分钟就够了。加热时间过长,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,导致沉积物出现,影响牛奶质量。同时,牛奶加热时间越长,温度越高,营养的流失就越严重。

 

给妈咪支招:奶对于婴儿期宝宝来说是主要的能量来源,建议妈妈们还是慎重对待,尽量不要用微波炉加热牛奶。根据宝宝的食量大小冲调牛奶,不够再冲调一次。多试几次,妈妈们一定能掌握宝宝的食量是多少了。

 

3、过浓的牛奶不要喝

 

有些妈妈认为小婴儿吃得越多就越健康,于是,增加奶粉的量,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。殊不知,常吃过浓牛奶的婴儿,会引起腹泻、便秘、食欲不振,甚至拒食。时间长了,宝宝的体重不但不能增加,严重时,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。

 

给妈咪支招:0-1岁的宝宝脏腑是十分娇嫩的,承担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,奶粉冲调的太浓,会使营养成分的浓度升高,超出其胃肠道吸收的最大限度。因此提醒妈妈们注意了,给宝宝冲调牛奶,一定要按照牛奶罐的冲调说明上的比例冲调,过少或过多都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。

 

4、加果汁的牛奶不要喝

 

一般小宝宝在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了,有些妈妈会选择果汁作为辅食,甚至将少量果汁添加在奶中,让宝宝一并喝下去,这样做是不科学的。酸性水果如橘子、柠檬等含有果酸,果酸与奶中的蛋白质一旦结合就会发生凝结现象,就会影响奶的消化和吸收。

 

给妈咪支招:给宝宝添加果汁,妈妈们千万别偷懒哟!还是一小勺一小勺的喂吧!不仅锻炼了宝宝的吞咽功能,还能要宝宝及早的适应用勺子吃。

 

5、加钙粉的牛奶不要喝

 

有些宝宝父母图省事,直接把钙粉放在牛奶中,这样看来好像宝宝奶也喝了,钙可补了,其实不然。如果喝牛奶时加入钙粉,过多的钙离子,就会与奶中蛋白结合,使牛奶出现凝固现象。另外,钙还会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结合产生沉淀,特别是加热时,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了。

 

给妈咪支招:宝宝补钙粉,尽量不要加在牛奶中。一般钙粉的补充可以选择在下午与晚饭前的一段时间较适宜。

 

6、加米粉的牛奶不要喝

 

宝宝喜欢吃米粉,妈妈就把米粉和牛奶搅匀放在奶瓶里,这样既吃了牛奶也吃了米粉。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。婴儿配方奶粉有其专门的配方,最好用煮沸后放到合适温度的水冲调,若加入其他如汤汁、米粉,改变了奶的配方,也减少了奶量。长期把米粉调在奶粉里吸允,也不利于宝宝吞咽功能的训练,对日后进食会形成障碍。

 

给妈咪支招:妈妈们在冲调奶粉时要根据说明冲调。若要添加其他食物,可在奶之外单独添加。还有一点值得妈妈注意的是,给宝宝喂米粉,最好采用小勺喂养的方式,因为长期用奶瓶喂养不利于宝宝吞咽功能的训练。虽然给宝宝用勺子喂麻烦了一点,时间也长了一点,但是相信妈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着想一定会坚持下去的。

 

7、加药的牛奶不要喝

 

宝宝吃药是个最让爸妈们头疼的难题。有些父母担心药物太苦会让宝宝难以下咽,就在喂药的时候掺一些牛奶改善口感,以便能让宝宝顺利吃下,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。因为牛奶会明显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。

 

牛奶中还有许多钙、铁等离子,能生成稳定的结合物或难溶性的盐,出现凝结现象,在药物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,使药物难以被胃肠道吸收,有些药物甚至会被这些离子破坏。如果用牛奶送服此类药物,会大大降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,影响治疗效果。

上一篇:大寒来袭 如何让宝宝安然过冬

下一篇:如何判断宝宝睡眠正常?